张引:谈足球未来 要踢好球就要“哄好孩子”
1999年险些在甲A联赛创造中国“凯泽斯劳滕”神话的“辽小虎”,曾是一代球迷美好的记忆,而“十余年磨一剑”培养李铁、李金羽、肇俊哲这批队员的教练张引更被认为是中国足坛最成功的青训教练之一。

这位上个月刚刚度过自己80岁生日的老帅昨天接受专访时直言:“中国足球这些年之所以成绩上不去,就是‘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没落实好。我不信中国足球上不去!只要能静下心来,像我当年那样先‘哄好孩子’,凭现在出色的训练条件,中国足球一定能崛起。”
【谈“辽小虎”】
一度率队“出走”,避免“辽小虎”夭折
一度率队“出走”,避免“辽小虎”夭折
张引培养的李铁、李金羽、肇俊哲、张玉宁那批“辽小虎”,在1999年甲A联赛中一鸣惊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辽小虎”组建之初,若不是张引的坚持,这支中国足坛的标志性球队很可能早早“夭折”。
回忆起当年组建“辽小虎”时,张引说:“1985年,我还是辽宁二队的助理教练,向当时辽宁省体委体训班(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前身)主任丛凯滋提出‘从娃娃抓起’的想法,带一批小球员,得到了很大支持。随后我就开始在沈阳各个学校选苗子,一开始选了10来个孩子,后来《沈阳日报》发表了一篇我们要组建少年队的消息,陆陆续续有不少家长拿着报纸找到我。像李铁、肇俊哲,不少孩子都是这么被送过来的。”
在专业队云集的“大院”里,这些采用走训的“辽小虎”下午放学后在土场上练球,有时一些专业队要用场地时,张引就带着孩子们跑跑步等场地。“辽小虎”的生存危机发生在组队一年多之后,张引回忆:“当时有领导认为‘大院’是专业队训练的地方,这些7、8岁的孩子应该在区体校训练。我的态度很明确,不能半途而废,要把这批孩子带到成才。后来‘大院’实在待不下去了,我就带着这批队员去沈阳市体校。”
张引说:“其实带不带这批孩子,对我没多大影响,我也不少挣一分钱。但是作为一手组建这支队伍的教练,要有这种担当,不然‘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就是一句空话。”一年后,张引和他的“辽小虎”被请回“大院”,这些小球员正式成为了辽足梯队,成为专业运动员。
【谈足球未来】
要想崛起,就要静下心来“哄好孩子”
要想崛起,就要静下心来“哄好孩子”
张引透露说,匈牙利外教拉兹洛对他的触动很大。“拉兹洛当时是辽宁二队的外教,我是助理教练,他带队一年多,我从这位外教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我带‘辽小虎’的许多训练方法,就是从拉兹洛那里学到的。”
在张引看来,拉兹洛当时的训练方法很先进,“拉兹洛说,他训练的方法主要是将德国和巴西两国足球的特点相结合。他的训练宗旨强调与比赛结合要紧密,实战性不强,训练就不合格,要在高速度、高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复杂。带这批孩子十多年,我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他们从小就在训练中与实战相结合,高速、高对抗中拿球、传球,最终培养出一批优秀球员。”
回忆起当年十余年磨一剑,张引认为,最主要的就是静下心来坚持。相比30多年前,现在足球青训的条件好太多了!张引说:“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但小球员不吃苦、不付出,同样出不了好成绩。我带队这么多年,每年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冬天再冷,也要照常训练。下大雪时候,我就带着孩子们在足球场先扫雪、后训练。”
让张引颇为遗憾的是,他只培养了一批“辽小虎”,“年龄大了,我没机会再执教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可能让大家的耳朵都要磨出茧子了,当年我组建‘辽小虎’的时候,其他教练都说我是哄孩子玩,我想说,中国足球要想崛起,就必须要静下心来‘哄好孩子’。”
【谈爱徒】
头脑清楚 技术全面
头脑清楚 技术全面
上个月,李铁特意回沈阳为张引祝贺80岁大寿。
李铁是张引最得意的弟子,在老帅看来,爱徒之所以获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我刚带李铁的时候,他还不到8岁,他从小踢球就非常踏实,干什么都特别努力,而且在场上头脑清楚,技术全面。青少年时期随健力宝队去巴西留洋,然后去英超踢球,回国退役后,辅佐里皮当助理教练多年,这些丰富的阅历对他执教都大有帮助,能走上国足主帅的位置绝非偶然。(马骋)